经济频道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是民生之本。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就业压力依然存在,尤其是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备受关注。为了深入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扩大以工代赈支持的工作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新增下达1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开展以工代赈加力扩围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增收行动。这一举措犹如一场“及时雨”,润泽着民生发展的大地。
以工代赈,并非简单的“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它通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让受赈济者参与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不仅为重点群体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动力,让他们依靠自身劳动实现增收致富,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希望。这种“造血式”扶贫模式,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促进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的良性互动。
此次新增的100亿元投资,将支持26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1975个项目,预计发放劳务报酬45.9亿元,助力31万名重点群体稳就业促增收。这些项目紧密围绕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领域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涵盖了硬化各类村道巷道、改造县城或乡镇连接村庄的小型道路、疏浚小型排灌沟渠、整治农田、铺设供排水管网、修建农村简易桥涵等多个方面。这些“小而美”的项目,虽然规模不大,但却精准地解决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提升了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条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为了让以工代赈发挥更大的效益,国家发展改革委还着力提高劳务报酬占中央投资比例,将其提高至不低于40%。本批100亿元投资发放劳务报酬45.9亿元,占比达45.9%。这意味着,更多的资金将直接流入重点群体的口袋,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政策的温暖和实惠。同时,推动地方落实以工代赈项目可不招标的要求,鼓励“村民自建”“乡建公司承建”等灵活发包方式,创新“乡镇政府+村级合作社(村民项目理事会、乡建公司)+群众”的劳务组织模式,提高乡村两级基层组织动员能力,增加群众更多实际务工收入。
以工代赈加力扩围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增收行动的开展,是国家在稳就业、促增收方面的又一有力举措。它不仅为重点群体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也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以工代赈这一民生工程将“赈”出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更多人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迈向更加幸福的生活。
李学杰
![]() |
![]() |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是民生之本。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就业压力依然存在,尤其是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备受关注。为了深入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扩大以工代赈支持的工作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新增下达1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开展以工代赈加力扩围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增收行动。这一举措犹如一场“及时雨”,润泽着民生发展的大地。
以工代赈,并非简单的“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它通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让受赈济者参与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不仅为重点群体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动力,让他们依靠自身劳动实现增收致富,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希望。这种“造血式”扶贫模式,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促进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的良性互动。
此次新增的100亿元投资,将支持26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1975个项目,预计发放劳务报酬45.9亿元,助力31万名重点群体稳就业促增收。这些项目紧密围绕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领域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涵盖了硬化各类村道巷道、改造县城或乡镇连接村庄的小型道路、疏浚小型排灌沟渠、整治农田、铺设供排水管网、修建农村简易桥涵等多个方面。这些“小而美”的项目,虽然规模不大,但却精准地解决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提升了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条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为了让以工代赈发挥更大的效益,国家发展改革委还着力提高劳务报酬占中央投资比例,将其提高至不低于40%。本批100亿元投资发放劳务报酬45.9亿元,占比达45.9%。这意味着,更多的资金将直接流入重点群体的口袋,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政策的温暖和实惠。同时,推动地方落实以工代赈项目可不招标的要求,鼓励“村民自建”“乡建公司承建”等灵活发包方式,创新“乡镇政府+村级合作社(村民项目理事会、乡建公司)+群众”的劳务组织模式,提高乡村两级基层组织动员能力,增加群众更多实际务工收入。
以工代赈加力扩围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增收行动的开展,是国家在稳就业、促增收方面的又一有力举措。它不仅为重点群体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也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以工代赈这一民生工程将“赈”出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更多人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迈向更加幸福的生活。
李学杰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