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花
社会新闻
1964年的焦作,冬雪裹着蜡梅的清香漫过街巷。接生婆抱着襁褓里的女婴说:“这丫头,生在冬月,浑身带着股香气儿。”奶奶听了,当即拍板:“老三就叫冬香,张冬香。”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名字,在半个世纪后会成为焦作大地上最温暖的符号。
十六载,碾碎的芳华与淬炼的初心
上世纪80年代,技工学校毕业后,张冬香如愿被分配到焦作市陶瓷一厂彩烤车间上班。
3个月后,赶上单位面向全体职工招考管理人员,张冬香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分配到管理岗位,成为彩烤车间的一名核算员,不久便身兼数职。这时的她,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兢兢业业工作,还挤时间上电大,几年时间分别取得大专、本科文凭。她每天早出晚归,重活脏活抢着干,由于刻苦努力工作,被调到厂团委任干事,后任团委副书记、团委书记,之后又任党委宣传部长,成为企业重点培养的干部,前途一片光明。
1994年的一天,她的小妹妹突然跑到她的办公室,带着哭腔说:“三姐,妈不认人了,在家砸东西呢!”
这年,她60岁的妈妈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
张冬香姊妹7个,大姐的独生女正躺在白血病病房,二姐的丈夫在军营里她得照顾两个孩子,四妹在夜市摆摊糊口,剩下的3个弟妹不是刚上班就是还在求学。爸爸身体不好,先后请了7个护工均被妈妈无休止的喊叫吓跑。
怎么办?
一次,在上班途中,她看到坐在街旁台阶上的妈妈像风中的一株枯草,像一个无人照看的孩子,那呆滞的目光、那孤独的背影、那无助的表情牵动了她最柔弱的神经。她说:“我不能丢下妈妈不管。妈妈看着我长大,现在她病了,我要陪着她变好。”从此,张冬香不再顾忌别人的眼光,带着妈妈去上班,像小时候妈妈带着她一样。
5年后,妈妈瘫痪在床。
带着妈妈一起上班的这几年,影响了张冬香的工作,不仅丢失了令人羡慕的岗位,还错失了升职的机会。此时,看着躺在床上有些呆傻的妈妈,张冬香问自己:“我还能安心上班吗?”
这一次,她作出了一个更加大胆的选择,辞职回家照顾妈妈。从此,那个曾经的职场女强人,开始了日夜与病人打交道的日子,端屎端尿、洗洗涮涮成了张冬香的生活日常。
一天深夜,爸爸高烧39℃,妈妈把大便抹得满墙、满床、满身都是。张冬香崩溃了,可她没有怨言,一边照顾爸爸,一边流着眼泪小心地给妈妈擦洗身体,清理墙上、床上的污渍。这时,她恨自己分身乏术。
16个春夏秋冬,她放弃事业精心照顾妈妈。2010年10月,她的妈妈永远离开了她。爸爸因为伤心,一年多时间曾经四次与死神擦肩。
妈妈去世后,她又承担起照顾爸爸的重任。为了让爸爸从悲痛中走出来,她想到了电脑,自学网络知识,教爸爸上网。
2016年4月一天,张冬香和爸爸聊天,爸爸语重心长地说:“冬香,我和你妈拖累你20多年,为了照顾俺俩,耽误了你的工作,影响了你的前程。现在你妈走了,我最近身体还可以,你应该走出去,发挥你的特长,为社会做点事。”
有着60多年党龄爸爸的提醒让张冬香陷入沉思,为社会做点事,这不正是自己的初心吗?16年的磨砺,初心更坚。
2022年,她的爸爸去世,享年93岁。
52岁,从家庭屋檐到社会舞台
其实,早在2012年,张冬香凭着教爸爸上网时自学的动漫技能就创办了嘉乐园动漫音画室,月学员5万人次。此刻,她盘算着创办老年大学,让像父母一样的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她揣着申请往返民政局30多次,推着轮椅上的爸爸,历尽艰辛,硬是在2016年8月办起了嘉乐园老年大学,首批学员700多人。可开学前一天,被告知她找的场地是危房,老年大学被叫停,700多名学员愿意留下来的不到60人,张冬香躲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大哭一场。
哭过之后,张冬香创新思路,策划举办了焦作市首届百人旗袍秀。
市东方红广场上,100位银发奶奶穿着蓝色旗袍走秀,引起关注,几天招来上千人,各城区5所老年大学分校也顺势建立。
她将党性强、觉悟高、作风正、乐奉献的党员安排到各分校任政治指导员,这些巾帼老党员率先垂范,很快,5所老年大学步入正轨,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2016年10月,在山阳区委和山阳区艺新街道党工委的建议下,成立了以张冬香名字命名的“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地点就在艺新街道综治中心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起初只有3名离退休老党员。工作站是一个社会组织,以家风教育、家事调解和关心下一代为主要公益服务内容。
2017年4月,焦作市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党支部成立——“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党支部,有正式党员12名。
这就是“冬香好妈妈”工作站最初的模样。
一群人,微光聚星河温暖一座城
从此,张冬香在爸爸的支持下,开始自己的事业。9年时间,“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党员人数从3名变成370多名,志愿者人数从几十名变成3000多名。这群人,无怨无悔地跟着张冬香,行走在志愿服务的路上。
2020年4月下旬,张冬香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她曾经调解过的一个家庭中的一名17岁男孩要自杀。张冬香心急如焚,第一时间拨打110、120电话,然后冲出家门,最终在山上找到了那个绝望的男孩。
当这个孩子要离开时,他再也抑制不住感恩的心,扑到张冬香的怀里。张冬香紧紧地抱住这个可怜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张冬香和“冬香好妈妈”工作站的银发奶奶救助过40多个。
温清雅是一个小女孩,特殊的家庭环境造成她和弟弟性格内向,是张冬香长期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和“冬香好妈妈”工作站的免费读书活动,打开了姐弟俩的心结,让他们变得阳光向上,懂得把快乐带给别人,懂得“爱不是独自闪耀,而是照亮更多的人”。
最动人的是何卫英跨越30多年爱的接力。39年前的一个雨夜,她那患有癫痫病的奶奶倒在路边,是准备结婚的张冬香和男友将老人送到医院,深夜又将老人从医院送回家。39年后,何卫英有缘加入了嘉乐园老年大学,受张冬香人格魅力感染,坚定成为“冬香好妈妈”工作站的一名志愿者,走上了调解纠纷、化解矛盾、无私奉献的道路。
2021年7月中旬,我市遭遇强降雨,洪涝灾害险情不断。张冬香主动请缨,带着银发志愿者守候在瓮涧河畔,10个小分队连续5个昼夜坚守在排除险情第一线。
9年时间,她组织的银发宣讲团、青年宣讲团和红领巾宣讲团共进行5470多场宣讲;她独创的“365红色广播站”,8年多来一天也没有间断;9年时间,她成立红色调解队52支,调解员281名,共调解各类登记在案的纠纷96200余起,成功率86.7%;9年时间,她入户走访33489次,志愿服务1.7万小时……
初心如磐,忠孝两全的人生答卷
2025年5月23日,对张冬香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天,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张冬香获得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受到中央电视台采访,并在《新闻联播》播出。面对笔者,她说:“荣誉属于三千志愿者,属于焦作。”
被央媒誉为“焦作名片”助人为乐模范张冬香的名字像长了翅膀,从北京飞回家乡焦作,传遍大街小巷,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识。
6月,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文件,号召在全市深入开展向全国道德模范张冬香同志学习活动。
有次宣讲会结束,当被问到这些年的付出图个啥时,张冬香十分坚定地笑着说:“图的是不忘初心,图的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台上、台下顿时响起掌声,经久不息。
岁月染白了她的鬓发,却让共产党员的底色愈加鲜亮。从病床前的孝女到千万人心中的“好妈妈”,张冬香用大孝至爱和赤胆忠心书写了“孝”的深度和“忠”的宽度,这株寒冬里绽放的蜡梅终究酿成满城芬芳,活成了最动人的初心模样。
![]() |
![]() |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1964年的焦作,冬雪裹着蜡梅的清香漫过街巷。接生婆抱着襁褓里的女婴说:“这丫头,生在冬月,浑身带着股香气儿。”奶奶听了,当即拍板:“老三就叫冬香,张冬香。”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名字,在半个世纪后会成为焦作大地上最温暖的符号。
十六载,碾碎的芳华与淬炼的初心
上世纪80年代,技工学校毕业后,张冬香如愿被分配到焦作市陶瓷一厂彩烤车间上班。
3个月后,赶上单位面向全体职工招考管理人员,张冬香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分配到管理岗位,成为彩烤车间的一名核算员,不久便身兼数职。这时的她,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兢兢业业工作,还挤时间上电大,几年时间分别取得大专、本科文凭。她每天早出晚归,重活脏活抢着干,由于刻苦努力工作,被调到厂团委任干事,后任团委副书记、团委书记,之后又任党委宣传部长,成为企业重点培养的干部,前途一片光明。
1994年的一天,她的小妹妹突然跑到她的办公室,带着哭腔说:“三姐,妈不认人了,在家砸东西呢!”
这年,她60岁的妈妈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
张冬香姊妹7个,大姐的独生女正躺在白血病病房,二姐的丈夫在军营里她得照顾两个孩子,四妹在夜市摆摊糊口,剩下的3个弟妹不是刚上班就是还在求学。爸爸身体不好,先后请了7个护工均被妈妈无休止的喊叫吓跑。
怎么办?
一次,在上班途中,她看到坐在街旁台阶上的妈妈像风中的一株枯草,像一个无人照看的孩子,那呆滞的目光、那孤独的背影、那无助的表情牵动了她最柔弱的神经。她说:“我不能丢下妈妈不管。妈妈看着我长大,现在她病了,我要陪着她变好。”从此,张冬香不再顾忌别人的眼光,带着妈妈去上班,像小时候妈妈带着她一样。
5年后,妈妈瘫痪在床。
带着妈妈一起上班的这几年,影响了张冬香的工作,不仅丢失了令人羡慕的岗位,还错失了升职的机会。此时,看着躺在床上有些呆傻的妈妈,张冬香问自己:“我还能安心上班吗?”
这一次,她作出了一个更加大胆的选择,辞职回家照顾妈妈。从此,那个曾经的职场女强人,开始了日夜与病人打交道的日子,端屎端尿、洗洗涮涮成了张冬香的生活日常。
一天深夜,爸爸高烧39℃,妈妈把大便抹得满墙、满床、满身都是。张冬香崩溃了,可她没有怨言,一边照顾爸爸,一边流着眼泪小心地给妈妈擦洗身体,清理墙上、床上的污渍。这时,她恨自己分身乏术。
16个春夏秋冬,她放弃事业精心照顾妈妈。2010年10月,她的妈妈永远离开了她。爸爸因为伤心,一年多时间曾经四次与死神擦肩。
妈妈去世后,她又承担起照顾爸爸的重任。为了让爸爸从悲痛中走出来,她想到了电脑,自学网络知识,教爸爸上网。
2016年4月一天,张冬香和爸爸聊天,爸爸语重心长地说:“冬香,我和你妈拖累你20多年,为了照顾俺俩,耽误了你的工作,影响了你的前程。现在你妈走了,我最近身体还可以,你应该走出去,发挥你的特长,为社会做点事。”
有着60多年党龄爸爸的提醒让张冬香陷入沉思,为社会做点事,这不正是自己的初心吗?16年的磨砺,初心更坚。
2022年,她的爸爸去世,享年93岁。
52岁,从家庭屋檐到社会舞台
其实,早在2012年,张冬香凭着教爸爸上网时自学的动漫技能就创办了嘉乐园动漫音画室,月学员5万人次。此刻,她盘算着创办老年大学,让像父母一样的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她揣着申请往返民政局30多次,推着轮椅上的爸爸,历尽艰辛,硬是在2016年8月办起了嘉乐园老年大学,首批学员700多人。可开学前一天,被告知她找的场地是危房,老年大学被叫停,700多名学员愿意留下来的不到60人,张冬香躲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大哭一场。
哭过之后,张冬香创新思路,策划举办了焦作市首届百人旗袍秀。
市东方红广场上,100位银发奶奶穿着蓝色旗袍走秀,引起关注,几天招来上千人,各城区5所老年大学分校也顺势建立。
她将党性强、觉悟高、作风正、乐奉献的党员安排到各分校任政治指导员,这些巾帼老党员率先垂范,很快,5所老年大学步入正轨,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2016年10月,在山阳区委和山阳区艺新街道党工委的建议下,成立了以张冬香名字命名的“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地点就在艺新街道综治中心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起初只有3名离退休老党员。工作站是一个社会组织,以家风教育、家事调解和关心下一代为主要公益服务内容。
2017年4月,焦作市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党支部成立——“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党支部,有正式党员12名。
这就是“冬香好妈妈”工作站最初的模样。
一群人,微光聚星河温暖一座城
从此,张冬香在爸爸的支持下,开始自己的事业。9年时间,“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党员人数从3名变成370多名,志愿者人数从几十名变成3000多名。这群人,无怨无悔地跟着张冬香,行走在志愿服务的路上。
2020年4月下旬,张冬香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她曾经调解过的一个家庭中的一名17岁男孩要自杀。张冬香心急如焚,第一时间拨打110、120电话,然后冲出家门,最终在山上找到了那个绝望的男孩。
当这个孩子要离开时,他再也抑制不住感恩的心,扑到张冬香的怀里。张冬香紧紧地抱住这个可怜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张冬香和“冬香好妈妈”工作站的银发奶奶救助过40多个。
温清雅是一个小女孩,特殊的家庭环境造成她和弟弟性格内向,是张冬香长期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和“冬香好妈妈”工作站的免费读书活动,打开了姐弟俩的心结,让他们变得阳光向上,懂得把快乐带给别人,懂得“爱不是独自闪耀,而是照亮更多的人”。
最动人的是何卫英跨越30多年爱的接力。39年前的一个雨夜,她那患有癫痫病的奶奶倒在路边,是准备结婚的张冬香和男友将老人送到医院,深夜又将老人从医院送回家。39年后,何卫英有缘加入了嘉乐园老年大学,受张冬香人格魅力感染,坚定成为“冬香好妈妈”工作站的一名志愿者,走上了调解纠纷、化解矛盾、无私奉献的道路。
2021年7月中旬,我市遭遇强降雨,洪涝灾害险情不断。张冬香主动请缨,带着银发志愿者守候在瓮涧河畔,10个小分队连续5个昼夜坚守在排除险情第一线。
9年时间,她组织的银发宣讲团、青年宣讲团和红领巾宣讲团共进行5470多场宣讲;她独创的“365红色广播站”,8年多来一天也没有间断;9年时间,她成立红色调解队52支,调解员281名,共调解各类登记在案的纠纷96200余起,成功率86.7%;9年时间,她入户走访33489次,志愿服务1.7万小时……
初心如磐,忠孝两全的人生答卷
2025年5月23日,对张冬香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天,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张冬香获得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受到中央电视台采访,并在《新闻联播》播出。面对笔者,她说:“荣誉属于三千志愿者,属于焦作。”
被央媒誉为“焦作名片”助人为乐模范张冬香的名字像长了翅膀,从北京飞回家乡焦作,传遍大街小巷,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识。
6月,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文件,号召在全市深入开展向全国道德模范张冬香同志学习活动。
有次宣讲会结束,当被问到这些年的付出图个啥时,张冬香十分坚定地笑着说:“图的是不忘初心,图的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台上、台下顿时响起掌声,经久不息。
岁月染白了她的鬓发,却让共产党员的底色愈加鲜亮。从病床前的孝女到千万人心中的“好妈妈”,张冬香用大孝至爱和赤胆忠心书写了“孝”的深度和“忠”的宽度,这株寒冬里绽放的蜡梅终究酿成满城芬芳,活成了最动人的初心模样。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