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频道
本报记者 孙 军
近年来,和式太极拳以其独特的技术特点与运动风格,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与理论特色,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而和式太极拳所提出的“耍拳”更是吸引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目光。
太极拳拳师许琳杰认为,说到“耍”,人们都会想到天真烂漫的儿童,想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玩耍嬉戏,和式太极拳就是要避免打拳人因过于执着而在练拳过程僵硬、不自然,继而对身体造成损伤,要让打拳的人以孩子一样的心态,像孩子玩耍时一样轻松活泼、生动圆活,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
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提出太极拳“耍拳”理论,并把这一理论定为和式太极拳的要理流传百年,他在《耍拳论》所讲:太极拳用功之为耍拳,是吾和式太极拳独特之处。它取法老子自然之道,以柔克刚之理论。这充分体现和兆元心境悠远、匠心独运,同时丰富了太极拳论。无数练拳之人多有受益。
在许琳杰看来,和式太极拳创始人以最通俗易懂的语句,概括和传达了太极拳的精妙之意——走架招式轻灵圆活,神意活泼顺遂,呼吸自然顺畅,不尚拙力,追求内意。由此,令人想到庄子的无为之为。庄子认为,无为的本质就是顺应自然的变化,使事物保持天然本性,去除一切人为造作。和式太极拳的这一“耍”切合了庄子的无为思想,并依吐纳导引及经络学说,拳架功法练后天返先天,呼吸开合纯任自然,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气以直养,使精、气、神一元化。
许琳杰用一句最俗气的话总结她练拳这几年的感悟:不端不作不拿架,随气随势步步来。她说自己是深受其益的练拳者,在练拳过程中秉承这一“耍”字,心态放平、放松,不使拙力,练拳之始按外形要求站好,保持心中一无所思、一无所有,达到恬淡虚无静若止水之境界,朦朦胧胧、恍然如梦的混沌无极之状况。不知不觉中一套拳打下来,既轻松惬意又增强了体魄,锻炼了身体,平和了心态。
![]() |
![]() |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本报记者 孙 军
近年来,和式太极拳以其独特的技术特点与运动风格,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与理论特色,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而和式太极拳所提出的“耍拳”更是吸引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目光。
太极拳拳师许琳杰认为,说到“耍”,人们都会想到天真烂漫的儿童,想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玩耍嬉戏,和式太极拳就是要避免打拳人因过于执着而在练拳过程僵硬、不自然,继而对身体造成损伤,要让打拳的人以孩子一样的心态,像孩子玩耍时一样轻松活泼、生动圆活,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
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提出太极拳“耍拳”理论,并把这一理论定为和式太极拳的要理流传百年,他在《耍拳论》所讲:太极拳用功之为耍拳,是吾和式太极拳独特之处。它取法老子自然之道,以柔克刚之理论。这充分体现和兆元心境悠远、匠心独运,同时丰富了太极拳论。无数练拳之人多有受益。
在许琳杰看来,和式太极拳创始人以最通俗易懂的语句,概括和传达了太极拳的精妙之意——走架招式轻灵圆活,神意活泼顺遂,呼吸自然顺畅,不尚拙力,追求内意。由此,令人想到庄子的无为之为。庄子认为,无为的本质就是顺应自然的变化,使事物保持天然本性,去除一切人为造作。和式太极拳的这一“耍”切合了庄子的无为思想,并依吐纳导引及经络学说,拳架功法练后天返先天,呼吸开合纯任自然,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气以直养,使精、气、神一元化。
许琳杰用一句最俗气的话总结她练拳这几年的感悟:不端不作不拿架,随气随势步步来。她说自己是深受其益的练拳者,在练拳过程中秉承这一“耍”字,心态放平、放松,不使拙力,练拳之始按外形要求站好,保持心中一无所思、一无所有,达到恬淡虚无静若止水之境界,朦朦胧胧、恍然如梦的混沌无极之状况。不知不觉中一套拳打下来,既轻松惬意又增强了体魄,锻炼了身体,平和了心态。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