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虽然校园欺凌这个话题并不新鲜,但近日一起校园欺凌的视频还是登上了热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我市一些网友看到后,针对学生如何避免被欺凌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学生被欺凌后,不能默默承受,要告诉家长。独自面对,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
网友“豆豆爸爸”说,孩子是家长的心头肉,每次看到校园欺凌的视频,心里都特别难受。孩子上小学时,他就反复交代,在学校被欺负,要及时告诉老师,回来家要告诉爸爸、妈妈。孩子上中学时,他和孩子聊天中会讨论学校的事情,侧面了解学校的风气,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推测孩子是否被欺负。如今,孩子考上了大学,悬着的心才略微放松。
网友“时空”说,校园欺凌是很隐蔽的事情,如果被欺凌的孩子、围观的学生不说,老师和家长很难发现问题。家长要和孩子多沟通,发现孩子厌学、撒谎逃课等情况,一定要深究原因。教育是多方面的,除了学校教育外,孩子健全的人格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多来自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引导,更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网友“多拉爱”说,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离不开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无论是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都可以在孩子身上看到其父母的影子。父母唯唯诺诺,孩子自然也是有样学样。父母暴虐,孩子也会简单粗暴。性格软弱的孩子,在学校就容易被强悍的孩子欺负。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缺点,否则就容易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我市司法干警翟云亮今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举办的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培训班。他认为,校园欺凌和学校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如果学校只重视成绩而忽视道德教育,会造成学生“以成绩论话语权”的错误的认知。学校应引导一视同仁的教育理念,老师传递给每位学生“我是你们坚强后盾”的信号,在教育中非常重要,这个信号能够给孩子带来信心和勇气。
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法学系副主任何平说,为了震慑校园欺凌行为,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已经增加一条,“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低龄已经不是施暴的“防护服”。2022年6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1)》,数据显示,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数量持续下降。
何平说,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学生的年龄以青少年为主。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会形成自卑、敏感、怯懦、孤僻或者骄横、偏执、自尊心强、嫉妒心强等心理,从而引发校园欺凌行为,成为欺凌者或被欺凌者。同时,青少年对于欺凌行为造成的后果及其严重性没有清晰的认知。遇到校园欺凌时,学生可以进行正当防卫,同时要学会保护自己,敢于向家长和老师倾诉,寻求帮助,不要独自承受伤害;家长要学会观察孩子的变化,鼓励孩子说出心里话,告诉孩子父母永远都支持他们,积极找学校沟通,用行动证明自己支持孩子;学校也要第一时间介入保护,拿出绝不姑息的态度严肃处理,不包庇违法行为,并与公安、司法等部门积极对接,维护被侵害学生合法权益。只有家庭、社会、学校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减少、杜绝校园欺凌的事情发生。
(记者 朱颖江)
![]() |
![]() |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虽然校园欺凌这个话题并不新鲜,但近日一起校园欺凌的视频还是登上了热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我市一些网友看到后,针对学生如何避免被欺凌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学生被欺凌后,不能默默承受,要告诉家长。独自面对,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
网友“豆豆爸爸”说,孩子是家长的心头肉,每次看到校园欺凌的视频,心里都特别难受。孩子上小学时,他就反复交代,在学校被欺负,要及时告诉老师,回来家要告诉爸爸、妈妈。孩子上中学时,他和孩子聊天中会讨论学校的事情,侧面了解学校的风气,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推测孩子是否被欺负。如今,孩子考上了大学,悬着的心才略微放松。
网友“时空”说,校园欺凌是很隐蔽的事情,如果被欺凌的孩子、围观的学生不说,老师和家长很难发现问题。家长要和孩子多沟通,发现孩子厌学、撒谎逃课等情况,一定要深究原因。教育是多方面的,除了学校教育外,孩子健全的人格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多来自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引导,更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网友“多拉爱”说,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离不开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无论是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都可以在孩子身上看到其父母的影子。父母唯唯诺诺,孩子自然也是有样学样。父母暴虐,孩子也会简单粗暴。性格软弱的孩子,在学校就容易被强悍的孩子欺负。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缺点,否则就容易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我市司法干警翟云亮今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举办的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培训班。他认为,校园欺凌和学校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如果学校只重视成绩而忽视道德教育,会造成学生“以成绩论话语权”的错误的认知。学校应引导一视同仁的教育理念,老师传递给每位学生“我是你们坚强后盾”的信号,在教育中非常重要,这个信号能够给孩子带来信心和勇气。
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法学系副主任何平说,为了震慑校园欺凌行为,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已经增加一条,“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低龄已经不是施暴的“防护服”。2022年6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1)》,数据显示,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数量持续下降。
何平说,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学生的年龄以青少年为主。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会形成自卑、敏感、怯懦、孤僻或者骄横、偏执、自尊心强、嫉妒心强等心理,从而引发校园欺凌行为,成为欺凌者或被欺凌者。同时,青少年对于欺凌行为造成的后果及其严重性没有清晰的认知。遇到校园欺凌时,学生可以进行正当防卫,同时要学会保护自己,敢于向家长和老师倾诉,寻求帮助,不要独自承受伤害;家长要学会观察孩子的变化,鼓励孩子说出心里话,告诉孩子父母永远都支持他们,积极找学校沟通,用行动证明自己支持孩子;学校也要第一时间介入保护,拿出绝不姑息的态度严肃处理,不包庇违法行为,并与公安、司法等部门积极对接,维护被侵害学生合法权益。只有家庭、社会、学校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减少、杜绝校园欺凌的事情发生。
(记者 朱颖江)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