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专题
本报记者 韩静淼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创新者胜。
6月18日,焦作科瑞森重装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型智能化装备在厂区试装完毕,向Metalloinvest进行远程交付。此举代表着科瑞森在高端装备领域的又一次技术性突破和产业链的延伸,填补了我省在这项重大装备上的空白,标志着我省企业在该产品上拥有了与国际企业同台竞争的能力。
科瑞森是一家围绕非金属矿、冶金、物流仓储设计为龙头的工程总承包商,是发展高端智能制造和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服务型制造企业,被工信部评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等。该公司主营生产各类带式输送机、矿山机械、港口机械等五大类20多个系列的300多种成套装备,产品涉及轨道交通、港口码头、矿山、冶金、粮食等多个领域。
装备制造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更是明确提出,打造以高端装备为首的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全力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那么,科瑞森在科技创新之路上是如何下好“先手棋”的?
“2003年成立至今,科瑞森从一家传统的国内制造商,坚持将科技创新放在发展首位,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发展成为今天拥有国内外多个研发机构,着力打造以焦作为总部基地,围绕非金属矿、冶金、物流仓储设计为龙头的工程总承包商,成为发展高端智能制造和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服务型制造企业,实现了‘制造+服务+智能化’的转型,走向了‘国内+国外’的市场,国际市场布局也由发展中国家向‘发展+发达’国家转型,形成了集工程咨询、研发设计、智能制造、工程安装、远程运维服务为一体的工程总承包完整产业链。”科瑞森董事长姚光辉说。
科技创新是赢得未来的关键,只有依靠创新才能塑造发展新优势。
科瑞森在传统大型输送装备的基础上,建设了智能化远程运维服务系统、智能巡检系统、远程VR模拟系统、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OA智能化办公系统、三维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SAP系统、MOM系统、EDEM离散元仿真系统、Solidworks三维设计系统、Midas Gen建筑结构分析和设计系统、物联网系统等,实现了公司主要业务流程90%以上信息化覆盖。
创新引领,数字赋能。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这赋予企业新的角色定位和时代使命。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来看,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才能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确保供应链、产业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从推动高质量发展来看,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
科瑞森勇担创新使命,结合智能化远程运维服务系统,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平台,通过集成企业的SAP、PLM、OA等系统数据,实现了从产品的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国内外销售、安装调试、远程运维服务,直至产品报废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建立产品研发设计信息平台,通过引进CAD、EDEM等系统软件,建设统一的PLM系统平台,固化和优化设计研发流程,规范关键业务流程,有效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科瑞森数字化研发平台中的工艺技术参数等部分数据库与运维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建立产品智能制造管控平台,科瑞森的智能化生产线和数字化设备采用MOM系统,获取订单拆分为工单,控制调度生产车间的物料流转、生产制造、质量管控、性能分析、绩效统计等,使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互联互通的信息化管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档案参数记录数据库与智能化远程运维服务系统互联互通。建立产品销售及安装调试管控平台,该平台基于SAP及PLM系统软件,对产品的销售订单、客户档案、运输定位跟踪、安装调试记录等产品销售和安装调试信息进行全面信息化管理,并与公司智能化远程运维服务系统互联互通。建立智能化远程运维服务系统平台,该平台集运行数据实时监测、视频监控、远程控制和参数调节、异常报警系统、历史数据存储与查询等功能于一体,通过PC端和手机微信等方式随时随地访问管理,为设备运营维护单位提供了高效的集中式、透明化、全方位精准运营新模式。
通过五大信息化平台建设,科瑞森在产业前端设计阶段,有效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在产业中端生产阶段,实现信息化管理,最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在产业末端运维阶段,不仅使效率提高50%以上,还可以将故障信息上传系统供技术人员查看,为以后的产品设计提供有实际价值的参考数据。
科瑞森以“提质、降本、增效”为目标,按照“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理念,先后成功开发“隧道掘进连续出渣成套装备”等可替代进口的新产品5个。有12个新产品被认定为“河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其中由公司自主研发的“C型高倾角压带式输送机”被认定为河南省2018年度十大标志性高端装备。科瑞森对包括缅甸、巴基斯坦、几内亚等国在内的7个国家10多个国内外项目实施了智能化远程运维服务。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一大批既具有科研和原创能力,又能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复合型人才。
科瑞森拥有一支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散料输送装备研发团队,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17人,从事研究开发人员132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8人、工程师60人。科瑞森为了科技人才保持知识的更新频率,从而延长人才的创新生命周期,积极提供人才持续学习的机会,将基础理论学习和应用实践学习体系相结合,建立了河南省企业技术中心、河南省物料连续输送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智能港口散货装卸输送装备工业设计中心、河南省智能化散料连续输送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智能港口散货装卸输送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省级研发平台,利用一流学术研究帮助创新人才维持理论前沿高度,并助力其将基础理论研究更好地应用到经济发展中。
科技创新开出幸福花。目前,科瑞森已承担实施国家火炬计划、河南省科技计划等多项重点科研项目,通过了ISO9001(质量)、ISO14001(环境)、ISO45001(安全)等管理体系认证以及欧盟市场准入的EN1090认证、CE标志和出口俄罗斯的EAC等多项国际认证,已有国外工程施工、化工石油、机电安装、房屋建筑、物料搬运及仓储等多类EPC总承包和设计资质,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根本保障。科瑞森已获得授权专利121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4项,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1项。
危机中,唯创新者胜。2021年,在疫情等各种压力下,科瑞森迎难而上,销售额达17.5亿元,同比增长16.67%;实现营业收入7.50亿元,同比增长18.11%;净利润6659万元,同比增长47.39%;纳税额4718万元,同比增长17.51%。科瑞森的研发费用逐年增加,2021年研发经费投入达2534.19万元,占营业收入3.41%。2022年预计新增合同额20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利润8500万元。
“未来,科瑞森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技术研发、EPC项目总包、智能化远程运维服务等方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培育企业新的增长极,打造国际领先的现代化散料输送装备制造企业。”姚光辉说。
![]() |
![]()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本报记者 韩静淼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创新者胜。
6月18日,焦作科瑞森重装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型智能化装备在厂区试装完毕,向Metalloinvest进行远程交付。此举代表着科瑞森在高端装备领域的又一次技术性突破和产业链的延伸,填补了我省在这项重大装备上的空白,标志着我省企业在该产品上拥有了与国际企业同台竞争的能力。
科瑞森是一家围绕非金属矿、冶金、物流仓储设计为龙头的工程总承包商,是发展高端智能制造和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服务型制造企业,被工信部评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等。该公司主营生产各类带式输送机、矿山机械、港口机械等五大类20多个系列的300多种成套装备,产品涉及轨道交通、港口码头、矿山、冶金、粮食等多个领域。
装备制造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更是明确提出,打造以高端装备为首的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全力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那么,科瑞森在科技创新之路上是如何下好“先手棋”的?
“2003年成立至今,科瑞森从一家传统的国内制造商,坚持将科技创新放在发展首位,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发展成为今天拥有国内外多个研发机构,着力打造以焦作为总部基地,围绕非金属矿、冶金、物流仓储设计为龙头的工程总承包商,成为发展高端智能制造和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服务型制造企业,实现了‘制造+服务+智能化’的转型,走向了‘国内+国外’的市场,国际市场布局也由发展中国家向‘发展+发达’国家转型,形成了集工程咨询、研发设计、智能制造、工程安装、远程运维服务为一体的工程总承包完整产业链。”科瑞森董事长姚光辉说。
科技创新是赢得未来的关键,只有依靠创新才能塑造发展新优势。
科瑞森在传统大型输送装备的基础上,建设了智能化远程运维服务系统、智能巡检系统、远程VR模拟系统、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OA智能化办公系统、三维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SAP系统、MOM系统、EDEM离散元仿真系统、Solidworks三维设计系统、Midas Gen建筑结构分析和设计系统、物联网系统等,实现了公司主要业务流程90%以上信息化覆盖。
创新引领,数字赋能。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这赋予企业新的角色定位和时代使命。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来看,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才能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确保供应链、产业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从推动高质量发展来看,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
科瑞森勇担创新使命,结合智能化远程运维服务系统,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平台,通过集成企业的SAP、PLM、OA等系统数据,实现了从产品的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国内外销售、安装调试、远程运维服务,直至产品报废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建立产品研发设计信息平台,通过引进CAD、EDEM等系统软件,建设统一的PLM系统平台,固化和优化设计研发流程,规范关键业务流程,有效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科瑞森数字化研发平台中的工艺技术参数等部分数据库与运维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建立产品智能制造管控平台,科瑞森的智能化生产线和数字化设备采用MOM系统,获取订单拆分为工单,控制调度生产车间的物料流转、生产制造、质量管控、性能分析、绩效统计等,使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互联互通的信息化管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档案参数记录数据库与智能化远程运维服务系统互联互通。建立产品销售及安装调试管控平台,该平台基于SAP及PLM系统软件,对产品的销售订单、客户档案、运输定位跟踪、安装调试记录等产品销售和安装调试信息进行全面信息化管理,并与公司智能化远程运维服务系统互联互通。建立智能化远程运维服务系统平台,该平台集运行数据实时监测、视频监控、远程控制和参数调节、异常报警系统、历史数据存储与查询等功能于一体,通过PC端和手机微信等方式随时随地访问管理,为设备运营维护单位提供了高效的集中式、透明化、全方位精准运营新模式。
通过五大信息化平台建设,科瑞森在产业前端设计阶段,有效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在产业中端生产阶段,实现信息化管理,最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在产业末端运维阶段,不仅使效率提高50%以上,还可以将故障信息上传系统供技术人员查看,为以后的产品设计提供有实际价值的参考数据。
科瑞森以“提质、降本、增效”为目标,按照“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理念,先后成功开发“隧道掘进连续出渣成套装备”等可替代进口的新产品5个。有12个新产品被认定为“河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其中由公司自主研发的“C型高倾角压带式输送机”被认定为河南省2018年度十大标志性高端装备。科瑞森对包括缅甸、巴基斯坦、几内亚等国在内的7个国家10多个国内外项目实施了智能化远程运维服务。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一大批既具有科研和原创能力,又能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复合型人才。
科瑞森拥有一支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散料输送装备研发团队,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17人,从事研究开发人员132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8人、工程师60人。科瑞森为了科技人才保持知识的更新频率,从而延长人才的创新生命周期,积极提供人才持续学习的机会,将基础理论学习和应用实践学习体系相结合,建立了河南省企业技术中心、河南省物料连续输送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智能港口散货装卸输送装备工业设计中心、河南省智能化散料连续输送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智能港口散货装卸输送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省级研发平台,利用一流学术研究帮助创新人才维持理论前沿高度,并助力其将基础理论研究更好地应用到经济发展中。
科技创新开出幸福花。目前,科瑞森已承担实施国家火炬计划、河南省科技计划等多项重点科研项目,通过了ISO9001(质量)、ISO14001(环境)、ISO45001(安全)等管理体系认证以及欧盟市场准入的EN1090认证、CE标志和出口俄罗斯的EAC等多项国际认证,已有国外工程施工、化工石油、机电安装、房屋建筑、物料搬运及仓储等多类EPC总承包和设计资质,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根本保障。科瑞森已获得授权专利121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4项,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1项。
危机中,唯创新者胜。2021年,在疫情等各种压力下,科瑞森迎难而上,销售额达17.5亿元,同比增长16.67%;实现营业收入7.50亿元,同比增长18.11%;净利润6659万元,同比增长47.39%;纳税额4718万元,同比增长17.51%。科瑞森的研发费用逐年增加,2021年研发经费投入达2534.19万元,占营业收入3.41%。2022年预计新增合同额20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利润8500万元。
“未来,科瑞森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技术研发、EPC项目总包、智能化远程运维服务等方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培育企业新的增长极,打造国际领先的现代化散料输送装备制造企业。”姚光辉说。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