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 娜
新闻专题制作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党中央加强基层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夯实执政基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战略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和人民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出了更高的建设要求和更全面的功能需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就是要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走深走实,使其更好发挥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培育社会文明风尚、促进基层有效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丰富广大怀川儿女精神世界,增强焦作文化底蕴与文化自信,更好地服务于焦作高质量发展。
要加强领导统筹,形成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一是围绕“谁带头做”,完善“一把手”制度。各级党组织领导要切实履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增强工作的推进力和执行力。二是围绕“大家一起做”,建立协同运行机制。在设计和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方案时,应广泛征求意见,换位思考、共建共享,制定与各部门、各单位、各机构联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制度和激励措施,实现长期有效的协同发展。
要强化资源整合,完善多元化阵地建设机制。一是优化阵地建设,加强阵地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对已挂牌的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按照“六有”标准进行优化提升,对尚未挂牌的抓紧推进。二是深化整合力度,持续推动“三中心”即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落地,实现资源的有效叠加,发挥最大功效。三是注重拓展延伸,除了线下阵地的建设,更要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线上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学习强国”网络平台,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相融合,打造功能多样化的网络阵地,实现信息互通共享、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要壮大志愿力量,建立长效化志愿服务机制。一是壮大服务队伍,优化志愿队伍结构。发掘县、乡、村(社区)优秀党员中的“领头雁”,通过党组织引领、村委员推动、志愿组织吸引,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发掘党员、青年、妇女、老年志愿者中的“热心人”,把他们培养成为志愿服务骨干,担任特定服务小组、服务项目的负责人;发掘乡村、社区专业人员、能工巧匠中的“智多星”,成为志愿服务的专业人才。二是加大志愿者培训力度。针对不同的志愿者开发分类培训项目和指导,以提升志愿者整体素质和专业服务水平。三是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建设,包括荣誉激励、生活激励、发展激励等,使之成为能够长期坚持、稳定发展的可靠队伍。
要立足群众需求,完善精准化供给机制。一是要摸准群众需求清单。通过党员干部走访、志愿者上门、志愿服务小程序等多种渠道深入社区、农村,及时把握群众需求,建立全面、合理的需求清单。二是要汇聚社会资源清单。汇聚机关企事业单位在便民服务、慈善关爱等方面的资源,建立包括人才、资金、场地、设备等在内的资源清单。三是要精心设计服务项目清单。按照“派单与点单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精准地把各平台优质资源和公共服务有效、持久地配送到基层,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当家人”。
要构建支持体系,建立持续化保障机制。一是健全资金资源保障。在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的前提下,鼓励公益基金、社会资金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并对经费的使用、管理、监督做明确规定,形成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的资金投入机制。二是制定不同社会群体参与机制。通过制定“分类引导、资源共享”的制度细则、实施方案、激励措施,有效引导和鼓励党员、各类社会组织、乡村(社区)社团共同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大力提高公众参与热情,营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社会氛围。
(作者单位:中共焦作市委党校)
![]() |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党中央加强基层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夯实执政基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战略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和人民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出了更高的建设要求和更全面的功能需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就是要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走深走实,使其更好发挥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培育社会文明风尚、促进基层有效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丰富广大怀川儿女精神世界,增强焦作文化底蕴与文化自信,更好地服务于焦作高质量发展。
要加强领导统筹,形成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一是围绕“谁带头做”,完善“一把手”制度。各级党组织领导要切实履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增强工作的推进力和执行力。二是围绕“大家一起做”,建立协同运行机制。在设计和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方案时,应广泛征求意见,换位思考、共建共享,制定与各部门、各单位、各机构联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制度和激励措施,实现长期有效的协同发展。
要强化资源整合,完善多元化阵地建设机制。一是优化阵地建设,加强阵地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对已挂牌的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按照“六有”标准进行优化提升,对尚未挂牌的抓紧推进。二是深化整合力度,持续推动“三中心”即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落地,实现资源的有效叠加,发挥最大功效。三是注重拓展延伸,除了线下阵地的建设,更要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线上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学习强国”网络平台,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相融合,打造功能多样化的网络阵地,实现信息互通共享、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要壮大志愿力量,建立长效化志愿服务机制。一是壮大服务队伍,优化志愿队伍结构。发掘县、乡、村(社区)优秀党员中的“领头雁”,通过党组织引领、村委员推动、志愿组织吸引,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发掘党员、青年、妇女、老年志愿者中的“热心人”,把他们培养成为志愿服务骨干,担任特定服务小组、服务项目的负责人;发掘乡村、社区专业人员、能工巧匠中的“智多星”,成为志愿服务的专业人才。二是加大志愿者培训力度。针对不同的志愿者开发分类培训项目和指导,以提升志愿者整体素质和专业服务水平。三是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建设,包括荣誉激励、生活激励、发展激励等,使之成为能够长期坚持、稳定发展的可靠队伍。
要立足群众需求,完善精准化供给机制。一是要摸准群众需求清单。通过党员干部走访、志愿者上门、志愿服务小程序等多种渠道深入社区、农村,及时把握群众需求,建立全面、合理的需求清单。二是要汇聚社会资源清单。汇聚机关企事业单位在便民服务、慈善关爱等方面的资源,建立包括人才、资金、场地、设备等在内的资源清单。三是要精心设计服务项目清单。按照“派单与点单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精准地把各平台优质资源和公共服务有效、持久地配送到基层,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当家人”。
要构建支持体系,建立持续化保障机制。一是健全资金资源保障。在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的前提下,鼓励公益基金、社会资金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并对经费的使用、管理、监督做明确规定,形成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的资金投入机制。二是制定不同社会群体参与机制。通过制定“分类引导、资源共享”的制度细则、实施方案、激励措施,有效引导和鼓励党员、各类社会组织、乡村(社区)社团共同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大力提高公众参与热情,营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社会氛围。
(作者单位:中共焦作市委党校)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